top of page

怎麼進外商,英文口說和數字分析

作家相片: Peter TuPeter Tu

之前蠻多文章討論文組職要怎麼領高薪,其實不少案例是進外商科技業擔任營運相關的職位像是 Operation、行銷、客服、專案經理等等。


一定有人會問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是從這個相關的科系出來的,那該怎麼做到?


其實我研究所也不是讀相關科系的,我念的還是飯店管理 🤣


答案很簡單:培養一些外商需要的技能和特質,把這些資訊濃縮成淺顯易懂的訊息說服別人買單。


今天先從簡單的基本能力開始介紹兩個外商需要的技能。


1,英語的能力,溝通技巧


外商講英文是最基本的,這邊不只要讀和寫達到一定水平,聽和口說也要比別人強。


我以前都是找同事練習,尤其是口說,因為要找家教實在太貴。


現在倒是有 AI 軟體,像是蠻常就會在 Threads 上看到的 Speak AI,用了一下發現還真的方便。


用來練習自我介紹很好用,因為這幾乎是外商面試的基本題了。


場景設計就是要求它當面試官,陪我練習英文自介,然後在每次的對話後會有回饋,幾次練習下來就會發現第一版的自介原來有這麼多的進步空間。


使用完的心得覺得優點是有流暢的課程進度可以追蹤,在練習口說的時候漸進式的慢慢把字挖掉,不會一開始就太難。


然後每次對話結束後他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打造課程,提醒說哪邊的口說可以加強。


比較可惜的是沒有辦法太自然的要求改變對話場景,像是幾次我希望他可以 switch gear 變得難一點,他無法跳脫原本的對話線。


還有挑戰的課程裡頭單字沒辦法互換,像是他建議的句型要用 run through idea,我有點忘記這個時我會想用 bounce around idea 互換,但是他無法抓到通用詞。


不過整體來說非常適合拿來練習口說。


2,數字敏銳度,分析能力


再來另外一個基本功是數字分析。


這邊的數字分析不是真的要到很厲害可以寫 SQL 撈資料,這邊的數字分析是指 Excel 可以 cover 90% 的需求。


練習的的方式是按照框架來去訓練,從基本功開始培養數字敏銳度。


我最喜歡的比喻是把數字想成樂高,在蓋樂高以前要把整盒倒出來,找找看哪個樂高是已經被牙齒咬壞不能吻合的。


再來要把樂高分類,分成顏色和相似度高的放一起。


再來要把樂高排序,哪些是 1 x 4 長條形,哪些是 2 x 4 長方形。


最後把數字數覺化然後說出故事,解釋應用場景。


所以我自己一開始也是慢慢練習整理別人撈出來的資料,學會怎麼分類資料,像是基本欄位應該要有什麼。


知道常見的分類是時間戳、名字、用戶標籤、相關的 KPI。


分類完之後再去找找看要怎麼排序,像是找顧客滿意度從高到低或是註冊時間從早期到最近的。


有了分類和排序的數字就可以分族群,把數字視覺化,像是線性圖表可以解釋時間軸情況下的用戶成長曲線,或是長條圖可以比較不同族群的消費能力等等。


這樣才可以把髒亂的數字整理成一個行動建議,像是某個族群的消費能力很強,我們可以給多一點折扣強化他們的消費能力。


總結來說,利用英文溝通和用數字說故事,呈現出自己的想法和解決辦法,是加入外商的最基本技能之一。


培養好這些溝通技巧可以應對基本的面試題,讓自己更有機會加入外商領高薪。

2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《彼得的外商隨筆》

地址

台灣 台北

追蹤

  • 線程
  • LinkedIn
  • Facebook

​聯絡方式

©2024 by Peter Career Hack. copyright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